社会热点
应对气候变化 北京应大力发展绿色建筑
2010-01-30 01:36  点击:521

  全球气候变化深刻影响着人类生存和发展,是各国共同面临的重大挑战。建筑行业是温室气体排放的主要来源之一,对气候变化有着重要的影响。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于2007年发布的《第四次评估报告》指出:2004年,全球建筑行业产生的与能源有关的二氧化碳排放大约占2004年全球二氧化碳排放总量的33%。欧盟25国建筑能耗已经占其全社会总能耗的40.4%。

  目前,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均将建筑行业作为应对气候变化的重点领域,主要通过发展节约能源、资源、环保的绿色建筑,来减少建筑能源消耗和温室气体排放。同时,在应对全球金融危机的背景下,一些国家将发展绿色建筑作为促进经济发展、摆脱经济困境的重要手段。美国总统奥巴马就任后发布的《经济振兴计划进度报告》强调:美国政府要将绿色建筑产业变革作为美国经济复兴的重心之一,近年内要对200万套美国家庭住宅和75%的联邦建筑物进行翻新,提高其节能水平。以英国为代表的欧盟国家对发展绿色建筑应对气候变化更为重视。英国2006年颁布的可持续住宅法规要求从2008年起,对所有新建建筑物能耗以及二氧化碳排放进行强制性评价,到2016年所有新建建筑达到二氧化碳零排放。

  我国拥有世界上最大的建筑市场,建筑的单位面积能耗相对较高。同时,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中国城乡居民的消费结构从“衣、食”逐步向“住、行”方向升级,生活从生存型向舒适型转变,对建筑面积、建筑室内环境舒适性水平及各种家用电器的服务水平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以上因素将导致建筑能耗持续增加,并将成为未来20年主要能源消费的增长点。我国建筑能耗的持续增长将使建筑业成为我国未来温室气体排放的重点领域。

  《第四次评估报告》还指出:发展绿色建筑还可以节省有关能源的投资,提高能源系统的可靠性和保障能源安全,减少贫困,改善当地房屋的环境质量,提高居住者的工作效率和健康,创造新的商业机会带动就业等等。因此,推动绿色建筑发展,不但对于减缓温室气体排放、应对气候变化意义重大,而且对于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

  我国高度重视建筑业应对气候变化、发展绿色建筑工作。在2008年10月发布的“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第四部分“减缓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中,提出“积极推广节能省地环保型建筑和绿色建筑,新建建筑严格执行强制性节能标准,加快既有建筑节能改造”。自2001年起,建设部陆续颁布了《绿色生态住宅小区建设要点与技术导则》、《全国绿色建筑创新管理办法》、《全国绿色建筑创新实施细则(试行)》、《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等一系列标准和指导性政策。2006年5月,中国首次制定科技中长期战略发展规划,确定60项战略发展项目,“绿色建筑”即为其中之一。同年10月,国家确定2006-2010年国民经济五年发展规划,“绿色建筑”作为城镇化发展的重要内容列于其中。

  北京市在奥运会结束后,适时提出“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新理念。其中“绿色北京”理念与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发展低碳经济要求,与国家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一脉相承、完全吻合。而北京市发展绿色建筑则是“绿色北京”理念实在、有力的体现。建筑业在北京社会经济中的地位日益突显,已经发展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如果作为北京支柱产业的建筑业不是绿色的,“绿色北京”便难以实现。而如果作为人们生活和生产场所的建筑不是绿色的,运行维护消耗大量能源、不能为人们提供清洁、良好的生活与工作环境,“绿色北京”则更加难以实现。

  北京市在推动绿色建筑的发展方面已经做了不少的工作。在建筑节能上走在全国的前列。2004年6月,北京市在全国率先发布了节能65%的《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要求所有新建住宅强制执行该节能标准。2005年5月,北京市又发布了全国首个地方性《公共建筑节能评估标准》。2007年北京市新建建筑开始全面执行节能65%的设计标准,节能标准执行率基本达到100%,并且通过实施强制性的《北京绿色施工管理规程》以及编制北京市地方标准《绿色建筑评估标准》等措施来推动绿色建筑的发展。但是,北京市在发展绿色建筑方面还存在着诸多问题,可以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1.在政府政策引导方面,虽然北京市是全国最早推行建筑节能标准及最早制定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的城市,但实施效果还不令人满意。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有三:首先政府对北京市发展绿色建筑的迫切性缺乏足够的认识,其次没有从政府层面制定宏观的绿色建筑发展战略,第三缺乏有效的政策对绿色建筑的发展进行扶植和激励。

  2.在对绿色建筑的宣传上还不够。很多市民认为绿色建筑是一种昂贵的奢侈品,认为这种房屋只是为富人建造的。事实上绿色建筑的初期造价成本仅高于传统建筑的8%左右,在未来5-11年可以完全收回。按初期每平米建设成本2000元计算,绿色建筑每平方米增加的成本为160元,如按100平米的建筑面积计算,总共增加的费用大约为16000元,是普通老百姓可以接受的。

  3.在对绿色建筑关键技术的研发方面,北京市未见有相关的重大科研立项,也没有对绿色建筑技术进行研究的战略规划。这就使得北京市在发展绿色建筑时,缺乏有特色和自有的技术、产品、设备,也没有有效的管理手段,这些均导致北京市的绿色建筑发展很难形成规模和气候。

  全球气候变化深刻影响着人类生存和发展,是各国共同面临的重大挑战。建筑行业是温室气体排放的主要来源之一,对气候变化有着重要的影响。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于2007年发布的《第四次评估报告》指出:2004年,全球建筑行业产生的与能源有关的二氧化碳排放大约占2004年全球二氧化碳排放总量的33%。欧盟25国建筑能耗已经占其全社会总能耗的40.4%。

  目前,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均将建筑行业作为应对气候变化的重点领域,主要通过发展节约能源、资源、环保的绿色建筑,来减少建筑能源消耗和温室气体排放。同时,在应对全球金融危机的背景下,一些国家将发展绿色建筑作为促进经济发展、摆脱经济困境的重要手段。美国总统奥巴马就任后发布的《经济振兴计划进度报告》强调:美国政府要将绿色建筑产业变革作为美国经济复兴的重心之一,近年内要对200万套美国家庭住宅和75%的联邦建筑物进行翻新,提高其节能水平。以英国为代表的欧盟国家对发展绿色建筑应对气候变化更为重视。英国2006年颁布的可持续住宅法规要求从2008年起,对所有新建建筑物能耗以及二氧化碳排放进行强制性评价,到2016年所有新建建筑达到二氧化碳零排放。

  我国拥有世界上最大的建筑市场,建筑的单位面积能耗相对较高。同时,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中国城乡居民的消费结构从“衣、食”逐步向“住、行”方向升级,生活从生存型向舒适型转变,对建筑面积、建筑室内环境舒适性水平及各种家用电器的服务水平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以上因素将导致建筑能耗持续增加,并将成为未来20年主要能源消费的增长点。我国建筑能耗的持续增长将使建筑业成为我国未来温室气体排放的重点领域。

  《第四次评估报告》还指出:发展绿色建筑还可以节省有关能源的投资,提高能源系统的可靠性和保障能源安全,减少贫困,改善当地房屋的环境质量,提高居住者的工作效率和健康,创造新的商业机会带动就业等等。因此,推动绿色建筑发展,不但对于减缓温室气体排放、应对气候变化意义重大,而且对于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

  我国高度重视建筑业应对气候变化、发展绿色建筑工作。在2008年10月发布的“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第四部分“减缓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中,提出“积极推广节能省地环保型建筑和绿色建筑,新建建筑严格执行强制性节能标准,加快既有建筑节能改造”。自2001年起,建设部陆续颁布了《绿色生态住宅小区建设要点与技术导则》、《全国绿色建筑创新管理办法》、《全国绿色建筑创新实施细则(试行)》、《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等一系列标准和指导性政策。2006年5月,中国首次制定科技中长期战略发展规划,确定60项战略发展项目,“绿色建筑”即为其中之一。同年10月,国家确定2006-2010年国民经济五年发展规划,“绿色建筑”作为城镇化发展的重要内容列于其中。

  北京市在奥运会结束后,适时提出“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新理念。其中“绿色北京”理念与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发展低碳经济要求,与国家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一脉相承、完全吻合。而北京市发展绿色建筑则是“绿色北京”理念实在、有力的体现。建筑业在北京社会经济中的地位日益突显,已经发展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如果作为北京支柱产业的建筑业不是绿色的,“绿色北京”便难以实现。而如果作为人们生活和生产场所的建筑不是绿色的,运行维护消耗大量能源、不能为人们提供清洁、良好的生活与工作环境,“绿色北京”则更加难以实现。

  北京市在推动绿色建筑的发展方面已经做了不少的工作。在建筑节能上走在全国的前列。2004年6月,北京市在全国率先发布了节能65%的《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要求所有新建住宅强制执行该节能标准。2005年5月,北京市又发布了全国首个地方性《公共建筑节能评估标准》。2007年北京市新建建筑开始全面执行节能65%的设计标准,节能标准执行率基本达到100%,并且通过实施强制性的《北京绿色施工管理规程》以及编制北京市地方标准《绿色建筑评估标准》等措施来推动绿色建筑的发展。但是,北京市在发展绿色建筑方面还存在着诸多问题,可以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1.在政府政策引导方面,虽然北京市是全国最早推行建筑节能标准及最早制定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的城市,但实施效果还不令人满意。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有三:首先政府对北京市发展绿色建筑的迫切性缺乏足够的认识,其次没有从政府层面制定宏观的绿色建筑发展战略,第三缺乏有效的政策对绿色建筑的发展进行扶植和激励。

  2.在对绿色建筑的宣传上还不够。很多市民认为绿色建筑是一种昂贵的奢侈品,认为这种房屋只是为富人建造的。事实上绿色建筑的初期造价成本仅高于传统建筑的8%左右,在未来5-11年可以完全收回。按初期每平米建设成本2000元计算,绿色建筑每平方米增加的成本为160元,如按100平米的建筑面积计算,总共增加的费用大约为16000元,是普通老百姓可以接受的。

  3.在对绿色建筑关键技术的研发方面,北京市未见有相关的重大科研立项,也没有对绿色建筑技术进行研究的战略规划。这就使得北京市在发展绿色建筑时,缺乏有特色和自有的技术、产品、设备,也没有有效的管理手段,这些均导致北京市的绿色建筑发展很难形成规模和气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