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热点
物联网与安防结合应用“擦出火花”
2010-02-26 02:10  点击:603

  不容怀疑,智能交通是物联网的典型应用。在北京,红绿灯变“聪明”了;检测线圈、超声波、微波等传感设备已经埋设在全北京的各大主干道,不再依赖人工采集繁杂的路况信息了等,都体现出了物联网与安防结合应用带给我们的便捷。

  公共服务领域的应用

  “从2009年下半年起,东城区和朝阳区已经开始试点,将物联网应用于公共服务领域。比如‘电梯卫士’。”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科技标准处处长林绍福告诉记者,所谓电梯卫士,是在电梯中安装一个传感器,一旦电梯出现任何故障,感应信号会迅速通过无线电发送到后台监控中心,自动报警。与此同时,这种应用还将拓展到有限空间的监控。比如北京众多的地下通道、地下室和各类地下管道。今年,朝阳区4万户家庭安装上了一种一氧化碳传感器,传感器可对煤气浓度进行实时监控,一旦超过预设值就会自动报警,大大规避了中毒隐患。

  医疗卫生及智能交通方面的应用

  义务献血者的血最终流向何处?血液是否健康?使用是否合理?今后这样的问题将不再成为困扰。北京每名义务献血者的血样,都将贴上带有RFID射频识别的电子标签,它会跟踪管理血液流转使用的全过程。

  今年起,物联网还将进驻医疗卫生领域。比如药品的追溯。一种正规药品在出产后,都配有一个RFID识别码,购买后,你可以依次判断药品真伪与相关生产信息。一旦该药品出现质量问题,需要下架召回或搜寻购买者,厂家也可以通过后台跟踪迅速定位。

  不仅如此,物联网还将帮助社区医生打造“居民个人医疗档案”。出诊时,医生手持“电子便携医疗随访仪”,在居民家中为患者现场测量各种身体指标,数据结果即可同步传送到信息系统,归纳建档。林绍福说,从今年上半年开始,这种新型医疗方式将在东城社区卫生服务站试点应用。

  “与之对应的,物联网还将监管医疗废物的处置。”林绍福告诉记者,如果有人想盗取这些废物用于非法生产,简直就等于自投罗网。“运输车门上安装了电子感应器,在正常情况下车门是不允许被打开的。一旦半途遭遇异常开启,监控终端即会发出警报。”

  “但目前这些基于传感器的操作,实际仅仅是物联网的低级应用,因为最终还是离不开人的干预。”北京邮电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原副校长钟义信表示,成熟的物联网不仅可以提供信息,还可以把人类从规范化、标准化、重复化的工作中彻底解放出来,让机器自行制定并实施合理决策,实现高端的人工智能。“物联网的终极目标不在于传感器。人类对于某一物体期望获知的信息不计其数,但一个传感器只能对应一个信息量,比如温度、重量或压力等。未来,物联网需要将各种传感器传回的信息融合处理,向人类呈现物体的本质特点,出示具体的症结分析,而不仅仅是提供支离破碎的数据。”

  举个例子,在一定里程的高速公路上,对同向车辆进行编队,一旦打头的汽车做出反应,雷达系统会将信号逐一传送到后续车辆上,确保它们可以在最短时间内执行相同的动作,同步刹车或同时起步。等到那一天,你就真的可以“边开车边读报”、“边开车边睡觉”了。

  “就目前人工智能的理论研究而言,中国处于世界领先地位。”钟义信坦言,目前中国科学家正从模拟人脑智能机制的产生和生长入手,并将美国各个派别的研究进行整合。“这是一把通往未来的金钥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