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热点
手机支付标准再变 混战何时得以结束?
2010-12-14 09:22  点击:523

  按全球普遍的50%渗透率测算,我国手机支付用户数量将超4亿,按每人每年手机支付100元算,能产生400亿元的消费市场。面对如此巨大的利益蛋糕,对手机支付标准的争夺仅是首战。

  日前,中国人民银行与三家电信运营商就“手机支付标准”问题进行商讨,并最终达成共识——将手机支付标准统一调整为银联常用的13.56MHz频率技术标准,而非中国移动(0941.HK)提出的基于2.4GHz的技术方案。手机支付标准达成共识之后,中国移动研究院将开始提出相应的技术解决方案。

  业内专家表示,中国移动转向13.56MHz频率,是我国手机支付标准制定趋于明朗的信号。面对即将井喷的市场,标准的制定能形成产业规模与合力。

  手机支付业务利益链上包括中国移动在内的三大运营商、以银联为代表的金融机构,其他第三方支付平台,以及手机厂商和芯片厂商。放大到国际领域,两种不同的制式涉及到国际标准的专利问题,符合国际标准的专利后面隐匿的是我国要支付大笔的专利费和丧失产业发展主动权。

  技术标准的确立只是手机支付这场利益中的首战,战果是银联告捷、中国电信(0728.HK)、中国联通(600050.SH)没有太大的得失,中国移动这只队伍落败,中国移动受轻伤,而中国移动旗下中兴通讯(000063.SZ)身中内伤,国民技术(300077.SZ)这家中兴通讯注入手机支付概念上市的子公司成为被殃及的池鱼。

  两个标准之争

  手机支付被业内看成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物联网。从全球来看,这都是一个新兴的行业。据国民技术某高层对记者讲,“目前,日本的手机支付是发展最好的,其次是韩国,再次算是中国了,而欧美发达国家几乎没什么发展,而且日本采用的模式基本上都是索尼提供的技术,基于13.56MHz非接触技术方案,而且现在欧洲国家用的全是这个技术,2.4GHz的技术方案是中国自创。”

  在日本,移动运营商把移动支付作为重点业务,交易的信号经过多重加密,与各银行间使用专线网,银行业和消费者对这一业务的信赖程度十分高。目前韩国的做法是手机终端设有具备特殊记忆卡的插槽,能储存银行交易资料,并进行交易时的信息加密。这两个都是基于13.56MHz非接触技术。

  大参考——移动互联网产业联盟官方门户的创始人李易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现在日韩都推行手机支付的主要原因是两国的信用卡不够普及,而美国没有推行开主要是因为美国的信用卡行业已经很发达了。”

  那13.56MHz非接触技术方案和中国移动提出的2.4GHz的技术方案到底是什么?

  之前,三大运营商在移动支付上均采取不同的技术方案,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主要基于13.56MHz非接触技术,中国移动提出的是2.4GHz的技术方案,作为三大运营商在移动支付市场的先行者,中国移动曾一度遭遇了其他两家运营商及相关金融机构的联合抵制,年初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与银联达成合作便是最好的注释。

  两种技术相比较,可以这样归纳,13.56MHz的技术以银联为主导,适用于大部分现有的POS终端机,城市公交一卡通也多采用此标准,但存在消费者需要更换手机、信号距离短、需支付国际版权费用等缺点。2.4GHz的技术方案以中国移动为主导,由国内企业自主研发,用户只需更换SIM卡便可手机支付,但需要银联、公交部门配合改装POS机。

  据国民技术上述高层对《证券市场周刊》记者讲,“其实13.56MHz无论怎样开会讨论自始至终都是一个技术标准,不会改变,因为现在全世界所有的非接触性的卡片都是采用这个标准,无论你是想用手机刷POS卡消费,还是以后像公交卡那样刷卡消费,这个是必须用到的。”

  “关键是如何争取到2.4GHz方案也成为一个技术标准,现在央行和工信部及国标委等连开了几次会,正在协调。”该人士同时称。

  近期工信部的相关人士表示,标准的制定很可能并不是唯一的,就像国内的3G技术标准一样,也是同时使用了TD-CDMA和WCDMA、CDMA2000三个标准,剩下的就是让市场自己选择了。

  据悉,银联力推的13.56MHz需要用户更换手机或者加装天线,并要求手机后盖不能是金属的。对于消费者来说,支付可以用现金、信用卡、公共事业卡。手机可以自由支付对用户非常实用,但要是因此就让用户换手机却几乎不可能。中国移动主推的2.4GHz技术需要终端更换POS机或者在POS机上加装2.4GHz的支持模块。如果把这两种技术放到市场上,消费者无疑会选择2.4GHz,而更换SIM卡的费用各家通讯公司为了拉客户会争相为客户买单。(来源:证券市场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