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动态
趋势:RFID将替代条形码技术
2010-03-10 09:03  点击:510

  奶粉重大安全事故在全国引起了极大的震动,食品安全问题随即再度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政府领导和广大民众对于食品安全问题开始进行深入反思并大大强化了自我保护意识。我们知道,利用RFID技术可以为这些知名品牌安装防伪和安全标示,以证实其不是假冒伪劣产品。 国外一些发达国家已经着手将RFID应用于食品安全质量监控系统,相信RFID不久将替代条形码技术,来作为更有效的追踪产品的手段。

  电子防伪标签的这种作用可以被称为“电子狗”。“电子狗”的称谓我们并不陌生,对于有些软件,厂家为了使其不被非法复制后无偿利用,比较盛行的办法是在电脑USB接口上插入一个貌似U盘的小插件,该插件被称为“电子狗”。这种称呼生动地描述了持续数千年的人类与狗共存的历史以及狗的“看家护院”的本领。用于防伪RF标签也是这样。但是执行主人命令是狗的天职,所以既有为恶人看家护院的“走狗”,又有为战争服务的军犬,还有为治安效力的警犬,也就是说狗听命的是豢养它的主人。RF标签也是这样,它没有辨别善与恶的能力。它用于防伪时只能为“品牌”和“产权”效劳,不管这种“品牌”的背后是什么。把RF标签用于食品安全一般可以实现食品的跟踪和追溯,起到积极作用,这是众所周知的,但是它的局限性也在于它是一种“奉旨行事”的电子狗。不仅RFID,其他任何防伪技术都是这样。因此,更关键更核心的问题不在于技术,而在于人,在于利用技术的人的道德水准。所以,提高厂家的道德规范以及消费者的自我防范意识更重要、更基本。我们常说RFID不能“包医百病”、“一通百通”就是这个道理。

  美国在1930-1940、日本在1960-1970年期间处于经济大发展阶段,都经历了一个在经济腾飞过程,消费者自我防范意识的高涨期,人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视食品的安全。消费者与厂商之间经过半个世纪以上的磨合,多数厂家已经懂得保证食品安全是维护自身利益的道理,社会道德意识也渐渐养成。中国的快速经济发展期比美国和日本分别滞后70年和40年,现在的消费者开始关心食品安全。与先进国家相比,中国最缺乏的是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的道德水准和对消费者生命价值的认识水平。生产大于安全还是安全大于生产的认识,在中国也与上述国家间存在的巨大差距。三鹿等奶粉问题发生不久,不管问题是否已经得到根治,马上就有人在官方新闻中大力宣传“问题得到解决”。例如“所有上市奶粉经检验均未发现问题”。这种“消防车”是否来的太及时了?因毒死幼儿引起的对奶业不满的“大火”立即就被“救火队”扑灭下去。目的非常明确,为的就是维持奶业的生产和利益。这在当今重视食品和生命安全的发达国家中是见不到的。例如,日本最近发生的一起由于残余农药超标的本应该用作工业原料的进口大米却被利欲熏心者用作食品原料的事件曝光之后,批判之声很久没有停息。尽管在消费者中会产生较大的“波及效应”,也会极大影响相关的食品市场,但是没有任何官方的宣传机构来证实问题已经得到解决或者食品都是“安全”的,民间宣传机构更不会来保护此类生产企业。

  只有在具有一定的社会道德规范基础的前提下,使用RF标签来防伪才能起到其预期的作用。让我们来看看一些国外食品安全监控管理的经验。德国奶粉的生产销售均采用了电子标签芯片全程管理的技术手段。德国人一贯以严谨精确著称于世,对于婴儿奶粉这样直接关系到幼儿健康安全的食品,更是将其当作药品来进行管理的。比如位于德国慕尼黑的贝希特嘎德讷营养食品厂是德国著名的奶粉生产商,该公司的奶粉60年来还没发生过安全问题。这有赖于公司的几条安全规则:(1)选择可靠奶源地。他们选择了阿尔卑斯的奶农。这些奶农养的奶牛、饲料、饲养等都有电脑系统控制,他们都一清二楚。而且,养牛过程中绝不在饲料中添加任何化学物品。(2)加工细节非常重要,他们执行的是“欧盟生态奶粉标准”,营养的丢失很少,保留的营养成分就会多。(3)所有婴幼儿配方奶粉均采用电子标签芯片全程管理,通过每罐奶粉的标示RF芯片,可准确了解该罐奶粉的产地、牧场、加工厂、生产线、生产时间等信息,有效地保证了食品安全。另外,因为德国规定,婴儿配方奶粉属于药品管制,所以必须通过德国卫生部门的检测。

  同样,乳制品行业也可以参照这样的过程对奶粉及液态奶的生产销售过程进行全程的质量监控和追踪。从奶源、运输、加工、配送、销售到消费者手中,做到每个环节都能够有相应的信息保障,这样既可以做到商品防伪、信息透明,又可以在出现问题的时候及时追溯、明确责任。

  国外一些发达国家已经着手将RFID应用于食品安全质量监控系统,并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在澳大利亚,Moraitis公司正在和IBM公司合作使用RFID追踪系统。RFID系统将提供每天从Moraitis运出的关于西红柿产地、包装日期、种类、质量和大小的详细信息。

  北美最大的食品服务营销和分配组织SYSCO公司已经完成低温储运系统的无线电频率(RFID)和传感系统测试。这次试验证明了RFID在食品运输过程中监控温度和环境条件的能力,在保证食品品质和安全方面又前进了一大步。

  在英国,Trenstar和ScottishCourageBrewing公司展示了如何使用RFID标签更好实现对盛酒桶的追踪。葡萄酒制造商还可以使用传感技术的RFID标签监控能够影响酒品质量的酒桶所在环境温度的变化。

  在我国RFID技术也有应用。比如浙江省水产局、杭州市技术监督局和国家环保总局有机食品发展中心,今年也联合在国内水产业首次推出鱼类产品智能防伪卡——千岛湖“淳牌”有机鱼身份证,实现了从水体到餐桌的全程质量跟踪管理。

  尽管RFID技术已经被验证为食品安全监控领域的有效方法,但是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当RFID成为政府从源头控制食品安全的一个准入政策之后,其他没有得到RFID相关许可的厂商就会被排除在外,从而保证市场的安全性。但是这样就会进一步加大政府在市场中的导向作用,有悖于市场经济公平合理自由竞争的基本准则。况且在三鹿事件中,可以看出出现问题的很多是知名企业,中国名牌,甚至是“国家免检”,一旦RFID技术准入,首先获益毫无例外必然是这些企业,而雄厚的实力也让他们有可能将RFID技术进一步的扩大应用。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没有相应的监督管理机制和社会道德规范,RFID在食品安全中起到负面作用,那么RFID无异于为虎作伥,成为不法分子编造篡改食品安全信息、危害人民健康安全的犯罪工具,而这一切都与RFID技术的发展与应用的初衷背道而驰!

  所以,要保障食品安全,就要引入用于商品识别和跟踪的RFID标签在该领域的推广应用。技术的发展、标准的制定和不断降低的标签价格使很多人趋向于将RFID引入食品安全管理。RFID不久将替代条形码技术,来作为更有效的追踪产品的手段。但是这一切都是以相应的法律与道德为前提的。只有法律道德意识提高了,消费者的自我保护意识加强了,RFID才会具有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