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王 热搜: 安防  安全  摄像机  监控  对讲  方案  高速球  联动  视频采集卡  硬盘录像机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城区聚焦 » 正文

上海倾力打造物联网产业链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0-04-30  来源:天下安防网  浏览次数:387
核心提示:  行动方案内容显示,上海已将物联网产业列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也是对接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的机遇。

  “到2012年,上海在物联网产业链上将形成一定产业规模,引领核心技术研发以及产业标准的制订。上海有能力跑在前面。”邵志清对《第一财经日报》说。

  行动方案内容显示,上海已将物联网产业列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也是对接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的机遇。

  邵志清公布了上海物联网未来3年具体发展目标:到2010年,在传感器、短距离无线通信、通信和网络设备以及物联网服务等重点领域,上海将形成一定产业规模;大力推进物联网关键技术攻关,强化技术对产业的支撑引领作用;培育一批在国内具有影响力的系统集成企业与解决方案企业,扶持一批商业模式领先的物联网运营与服务企业,聚集一批创新能力强、占领技术高端的专业企业;形成较为完善的物联网产业体系与空间布局。

  “我们将建设应用示范工程,实施标准、专利战略,在民生与社会领域初步推动物联网应用。”他对本报说。

  应用示范工程将主要集中在世博园区、环境检测、智能电网、智能安防、智能交通、物流管理、楼宇节能、医疗、精准控制农业、应用示范区与产业基地等10个方面。

  邵志清还透露,目前上海物联网产业发展将由市高新技术产业化领导小组集中统筹。“但是,关键还是靠企业自身的创新与参与,没有它们等于说空话。因此,在基地建设上,上海意识到,必须依赖发挥区县力量,引导企业向基地集中,形成集群效应。”

  三年行动方案中还提及,将在上海嘉定、浦东新区建立两大产业化基地。之前的3月份,上海嘉定已经宣布,将投资8亿元,在该区建立上海物联网中心。目前,该项目已挂牌启动。

  在一个城市建立两个基地,是否有些分散资源?邵志清表示,两个基地定位有明显差异。其中张江RFID企业多,发展基础好,而嘉定基地,则在无线传感技术领域有较好条件,适合建设示范基地。

  浦东新区政府相关人士对本报透露,该区不久也将正式宣布基地建设具体规划。该区已预留好上千亩土地用于物联网园区建设,此外,还包括10亿元发展基金项目。

  技术高地

  现有的三年行动方案,更像一份框架性的指导文件。而无锡早已先行一步。

  根据无锡8个月来持续不断的布局与规划,当地已初步形成以传感网为特色的产业基地蓝图。该市去年已经设立“国家传感网创新示范区”,分为传感网创新园、传感网信息服务园、传感网大学科技园、传感网产业园以及“感知中国”展示中心。

  而北京市之前公布的物联网规划内容显示,到2012年,将建成全国首个物联网应用资源共享服务、信息交换、传感信息网络、超级计算和云计算中心等共性基础支撑平台,完成政府、社会、企业三方面几十个示范应用园区。它侧重的是后台信息服务以及传感网与云计算等基础平台的协同,并将体现为应用示范基地。

  那么上海到底有什么优势与差异呢?邵志清、费小妹以及上海市科委一位代表均未评价无锡物联网布局思路。不过,他们均表示,上海发展物联网,有其他地方无法替代的优势,而上海也会根据自身优势选择发展定位。

  邵志清强调,上海可称为中国物联网的发源地,技术积淀最深。“这里有全国最强的无线传感技术、RFID技术研发资源。”他强调了中科院上海微系统所的地位。该所可追溯至1928年的“国立中央研究院工程研究所”,解放后归中科院。2001年更名为中科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简称上海微系统所)。在半导体、微机电、卫星通信等许多领域处于中国前沿。

  其与物联网相关的核心技术,早在上世纪90年代就已开始产业化。几个月来,在物联网概念上宣传最多的无锡与浙江嘉兴,其发展基础正是得益于与该所有关的中科院无锡高新微纳传感网工程技术研发中心、中科院嘉兴无线传感网工程中心。

  邵志清表示,上海技术资源确实向外输出不少,这证明了作为技术高地的价值。他说,上海发展的原则是,要占据产业链的高端,为此将强化核心技术研发、标准制订、系统集成及一体化解决方案等。而在制造业方面,将着力生产高端传感器以及其他关键设备。

  落实战

  无锡已将大批海归人才、企业拉去,多个科研院所也在无锡示范区落地。借助几十个示范项目,该区似乎成了其他地方规划、布局的参照。

  比如,早在去年,为了强化资源整合,无锡索性把上海微系统所副所长刘海涛“挖”到当地,担任无锡物联网产业研究院院长。刘海涛目前还担任国家传感网标准化工作组组长、国家传感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

  在27日公布行动方案时,刘海涛出现在会议现场,但并没有发言。在接受本报采访时,他也似乎有些谨慎。

  至少目前,无锡物联网带来的效应大过上海,对上海乃至全国的产业资源,已形成强力吸纳之势。而记者获悉,不但针对上海,无锡还针对全球出台了“530计划”、“千人计划”,这明显是大举吸纳人才措施,上海核心人才确实有外流风险。记者昨天获悉,山东也正在上海尝试挖角。

  邵志清倒不担心。他说,留住人才的要素并非只有薪水,而是综合性的环境因素,上海多年营造的产业发展环境,一直是集聚全球人才的重要力量。“当然,不是上海没有值得改进的地方。”他说。

  资金来自哪里

  邵志清透露,来自政府直接的支持一直在延续。“十五”计划开始时,上海市政府便在物联网相关技术上投入6000多万元,而“十一五”期间的物联网专项经费,已超过1亿元。此外,随着物联网纳入上海高新技术产业范畴,将能获得国家部委、上海市发展资金。而软件与集成电路政策中的资金、上海经信委3年约100亿元资金、区县配套资金都将逐步落实。

  “发改委正在成立专项基金,投资机构的资金也会有相当一部分。”邵志清说。

  不过,邵志清强调,发展物联网最终还是要落实到具体企业的参与,没有它们等于空话。上海很多参与的企业,比如传感器、互联网、电信、广电类企业等,虽然不叫“物联网”企业,但它们都是最基础的力量,而物联网本质上是信息化项目,与三网融合话题无法割裂开来。上海正在探讨“物联网运营商”的成立,有望分为政府(电信、广电)主导的运营商与代表民间力量的社会性运营商。

  此外,上海微系统所常务副所长王曦强调,物联网所涉标准制订工作也已提上日程。

  一周前,上海嵌入式系统研究所副所长、华师大软件学院嵌入式系统系主任陈章龙对本报举例说,作为物联网核心技术之一的RFID,已诞生许多年,但全球标准并不统一,比如物流应用,中国船舶(600150,股吧)运东西到达日本、欧洲,就没什么用了。

  本报之前已经报道过,中国2004年便成立了RFID国家标准工作组。但因上级主管机构方面存在争议,成立不到一年便解散了。之后,原信产部联合其他部委启动新组织,2005年成立了RFID产业联盟,几年来一直在逐步统一着规范。目前,美国控制着这一领域超过50%的专利权。

  复旦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郑立荣认为,中国在芯片、关键设备等领域也缺乏真正技术话语权,目前应加快研发,而不是加快推广应用。

  物联网向民生经济渗透

  尽管许多专家仍在探讨着什么是物联网,但其中许多技术已经产业化。

  邵志清表示,即将揭幕的上海世博会,其园区本身就是上海物联网应用的一个示范工程。里面有许多典型应用案例。比如,门票系统便包括了高频RFID普通门票、2.4GHZ有源RFID手机门票方面的应用。

  记者获悉,世博园区电子围栏采用的视频监控、抛物雷达等智能安防技术,车辆管理系统采用的“全球眼”技术,以及智能电网技术,都是物联网应用方案。此外,世博还有专门的物联网展示平台。

  他还透露,浦东机场智能安防系统,目前可以说是全球顶级的物联网应用案例。

  嘉定区副区长费小妹前天也强调,该区物联网应用已经开始渗透农业。比如已成试点的马陆镇葡萄园,利用传感器,可感知温度、湿度、光照、土壤等,将数据无线传给计算机,然后可按照需求自动通风、控温、补光等,而这正是现代化农业的一部分。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粤ICP备110328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