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王 热搜: 安防  安全  摄像机  监控  对讲  方案  高速球  联动  视频采集卡  硬盘录像机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技术文章 » 正文

浅析:安全技术防范工作中的精细化管理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0-05-06  来源:天下安防网  浏览次数:410
核心提示:  安全技术防范工作发展到今天已有三十个年头,全国基本建立了一个较为完整的管理体系。各级管理机构在规范和推进安防行业发展方面,以及将安全防范技术服务于公安工作方面都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同时,我们仍要看到,目前的安防管理工作仍有不完善、不协调的方面,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工作的深入开展。

  一、安全技术防范工作现状

  自1979年公安部在石家庄召开第一次全国刑事技术预防工作会议以来,安全技术防范第一次以一项公安业务和一个新兴行业的面貌呈现在世人面前。

  (一)基本情况

  从1959年故宫的《金册》被盗案发生后,技术预防犯罪工作在国内开始起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学的进步,各种现代科技不断应用到预防和打击违法犯罪活动中。时至今日,安防行业初步形成了以实体防护、电子防护、生物特征识别等为主体的较为完整的技术与产品体系,并不断向数字化、集成化、网络化、智能化等方向发展,出现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较强市场竞争力的从业企业。据中国安防产品行业协会统计,2008年具有一定条件和规模的安防企业达到1.5万家以上,从业人员达到100万人以上,市场总规模预计达到1500亿元。

  同时,伴随着安防行业的发展,安全技术防范管理工作也从无到有,逐步形成了较为完备的体系。目前,行政管理体系方面,公安部、各省级公安机关都已建立了安防管理部门,绝大部分的地市和大部分的县级公安机关也有安防管理机构,在北京、南京等较大城市的派出所也有专职或兼职的民警从事安防管理工作;技术服务体系方面,各级公安机关逐步建立了以从事安防标准制修订、产品和系统工程检测、质量认证、信息咨询等为主要内容的技术服务机构;行业自律体系方面,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已有1个全国性的安防行业协会,23个省级安防行业协会、学会,6个市级的安防行业协会,他们在开展安防宣传、人员培训、产品推介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从安全防范技术的应用情况来看,据2006年的统计,全国重点单位、要害部位已建成安全技术防范报警、监控系统20万个(安装率已达75%),一般场所和住宅小区等安装报警、监控系统的已超过100万个,并呈现快速增长趋势。不少地方建立了城市动态监控报警网络和平台,全国入网总用户已近百万,其中移动目标入网用户十多万户。特别是2003年全国开展城市报警与监控系统建设以来,建成报警与监控系统26.8万余个,安装摄像探头275.3万余个。通过遍布单位、小区、学校和公共场所的自动报警设备与视频监控系统,基本形成了一个全天候、全方位的立体防控体系,公安机关驾驭动态社会治安局势的能力得到有力提升,服务群众的质量和水平有了明显提高。

  (二)存在问题

  安全技术防范工作取得显着成绩的同时,也暴露出管理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如果将管理的环节划分为事前、事中、事后三个阶段,那么在事前阶段,一方面表现在调查研究上不够深入、不够细致,对安防工作开展的整体情况还不完全掌握,影响了决策的制订,降低了指导的针对性,另一方面表现在市场准入环节的管理上还不够便民、利民,更多注重公安机关行政管理的方便而忽视了为人民群众更好地服务;在事中控制阶段,对已出台的工作规划或建设规划的执行情况缺少监督,对基层执行中出现的偏差,不能及时发现和调整,对正在建设的安防系统是否符合标准规范的要求和使用的安防产品是否达到质量标准并不掌握;在事后监督检查阶段,由于对安防设施或系统存在“五个不清楚”,即不清楚建了多少、不清楚在哪建了、不清楚重点场所有没有建、不清楚能否正常工作,不清楚对打击违法犯罪是否起到作用,导致了对安防设施或系统的监督检查和深化应用工作不能完全到位。

  二、精细化管理概念辨析

  面对安全技术防范工作中的这些问题,各级安防管理部门也都在不断寻求解决的办法。笔者在这里仅以精细化管理理论为基础,试图为改善安防管理工作找到一个新的途径。

  (一)精细化管理的起源

  精细化管理是一种理念,一种文化,与现代科学管理理念一脉相承。现代管理理论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出现的系统讨论经济管理问题的“古典管理理论”,到20世纪20年代开始的在管理中引入人性分析的“人际关系”―“行为科学”理论,以及后来的管理丛林阶段和派生出来的新管理理论丛林阶段,管理学的每一个阶段都是克服粗放、走向精细管理的进步,很大程度的提高了管理的水平。

  到20世纪50年代,在日本企业中率先形成了精细化管理的理念。它是社会分工的精细化、服务质量的精细化对现代管理提出的必然要求,是建立在常规管理的基础上,并将常规管理引向深入的基本思想和管理模式,最大限度地减少管理所占用的资源和降低管理成本。

  (二)精细化管理的内涵

  精细化管理是以精细操作为特征的科学管理。“精”就是精确,精益求精,“细”就是重视细节,特别是关键细节。

  精细化管理以“精、准、细、严”为基本原则,通过提升人员素质,加强内部控制,强化协调合作,从而在整体上提升管理效益。其“精”是目标,就是做精,把日常工作、服务与管理做精,追求最佳、最优;“准”是准确、准时,确保信息、决策、统计、时限等的准确无误;“细”是细化,具体是把工作做细,管理做细,流程管细;“严”是执行严格,主要体现对管理制度和流程的执行与控制,消除偏差。

  同时,精细化管理要求以专业化为前提、系统化为保证、数据化为标准、信息化为手段,以获得更高效率和更多效益。专业化指任何资源都是有限的,如人力、资金、物质、公共关系等,管理的目的就是要使这些有限的资源发挥最大的效能;系统化指做任何一项工作,都需要一系列的、有机组合的、朝向总体目标的、协调一致的动作来完成,即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不是某一个单一的动作所能达到目的的;数据化指采用数学方法和现代分析技术将管理中用到的标准和总体性的规划进行数据化,从定性描述提升到定量描述的阶段,并进行分析;信息化指在管理中应用计算机技术与现代通信技术解决决策与调度的高效化、沟通与控制的实时化、存储与检索的条理化等问题。

  (三)精细化管理的方法

  在精细化理念的指导下,目前带有共性的、规律性的方法主要包括管理工作的细化、量化、流程化、标准化和持续化等。细化是将工作任务按照合理的逻辑结构或时间顺序分解,将部门间衔接的内容明确,把责任落实到人;量化是细化的深入,是更精确的细化,把任务以数学的语言表述出来;流程化是将工作任务、责任、时间程序化,指导管理人员做正确的事和正确的做事;标准化要求管理工作要有质与量、时限与速度、对与错的标准,才能实现有效的检查与考核;持续化就是持续改进,没有一步到位的管理,由粗放到精细的改变将是一个永无休止的过程。同时,在实现精细化管理的过程中还要用到包括计量技术、线性规划、统计技术等很多的数学工具和模型。

  三、推进安全技术防范工作的精细化管理

  “天下大事,必做于细”,精细化管理已被社会各界广泛研究和应用。在行政管理领域,运用精细化管理理念和方式方法来管理社会公共事务,是当前乃至今后管理工作的方向。可以说,精细化管理的时代已经到来。

  (一)精细化行政管理工作的成功实践

  从2005年起,很多政府机关就开始推行精细化管理。2006年,山东省青岛市走上了探寻城市精细化管理的道路,以规划为先导、标准为前提、机制为保障,使青岛创造出优美、和谐、宜人、便民的环境,赢得了百姓的称赞。湖南省从2007年1月开始在16个县级公安机关进行为期6个月的精细化管理试点,同年7月起,全省公安机关全面推广精细化管理,重点是在科学地制定目标和分解任务的前提下,以日清、周结、月评为基础,对每个单位、每位民警所做的工作进行过程控制、项目清理和绩效评价,并将评价结果与对单位和民警的记功、表彰、奖励、晋职直接挂钩,有效调动了公安机关和民警的积极性、主动性,夯实了公安基层基础,使公安机关维稳处突能力得到增强,打击处理和防范能力更加协调发展。2008年,安徽省黄山市建设委员会为加强中心城区市政设施及道路环境管理,制定了《市政设施精细化管理实施方案》,使城市道路建设、人行道及侧石铺装、井盖、街名牌、路灯及亮化等与之相关联的市政设施达到完好美观、整齐规范、路平街美、环境舒适的要求,做到了“精细化管理设施,精益求精抓好细节”。此外,还有像芜湖市、深圳市、成都市以及赣州市国税局、洛阳市水利局等政府及职能部门在积极推进精细化管理的过程中也都取得了显着的成效,精细化管理已经从企业管理的阶段延伸到政府行政工作中。

  (二)充分认识开展精细化管理的重要意义

  开展精细化管理是将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与推进安全技术防范工作发展相结合的具体表现。安全技术防范工作的根本目的就是要维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因此必须要坚持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念,把人民群众最关注的事情放在心上,解决好老百姓最迫切的需求,通过进一步的改进和完善管理工作,强化职能作用,推动安全技术防范工作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更好地服务人民群众、更好地服务公安工作。

  开展精细化管理就是推动安全技术防范工作的深入发展。管理学“戴明循环(PDCA)”的理论指出任何管理活动都没有完结的时候,在看似完善的背后还会存在下一个更高的目标,需要不断地改进提高,更何况当前的安全技术防范工作仍存在一些问题与矛盾。我们应通过对管理工作各个环节的深入细化和持续改进,不断提高管理工作的标准化、信息化、规范化水平。

  此外,安全技术防范工作是公安工作的一个组成部分,安全防范技术也越来越多的应用于各项公安业务中,为刑事侦查、交通管理、治安巡逻等工作提供了大量的信息,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其作用的发挥直接影响到公安机关打击、防范、管理工作的效能,因此进一步规范与加强安全技术防范管理工作,将会使防范技术能够更及时、更准确地为各项公安工作传递多种类的情报信息,最终促进公安工作走向精细化发展的道路。

  (三)逐步开展精细化管理

  在安全技术防范工作中实施精细化管理必须摒弃“粗放式”的管理理念和方法,结合公安机关开展的“三项建设”工作,实行标准化管理、程序化管理、数据化管理,进行动态管理、分类管理,全面透彻地掌握信息,实施细密有效的控制,将管理工作做精、做细,从细节入手,把每一项工作的各个环节做深、做实,从而提高工作质量,发挥最大效能,实现安防工作的深度管理。

  一是要不断强化宗旨意识和群众观念。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充分关注民生、全力改善民生,把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作为衡量工作的根本标准,努力构建和谐的警民关系。第一,要牢固树立强烈的责任意识,以高度的事业心和使命感,落实管理责任,将管理责任具体化、明确化,每个人都要到位、尽职,及时对工作情况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尽快纠正、尽快处理。第二,要认真学习总结“大走访”爱民实践活动的经验,不断巩固深化“大走访”爱民实践活动的成果,切实把“大走访”爱民实践活动变为工作中的长效机制,从中了解人民群众最关心的问题,清楚安防企业的困境,掌握安防行业的发展方向。第三,要持续推出便民、利民措施。继续做好警务公开,不断扩大信息公开的内容,把群众最关心的信息通过最广泛、最便捷、最权威的渠道及时地或定期地进行公布,不断完善网上行政审批工作,改善管理流程,简化不必要的工作程序,明确责任时限,提高工作效率,减少群众办理事务所花费的时间、经费、精力。

  二是要不断加强监督管理工作。要适应社会客观环境的新变化,结合安防管理工作的需要和人民群众对公安机关执法活动提出的新要求,创新执法理念,既要坚持严格、公正执法,又要坚持理性、平和、文明、规范执法,着力提高执法素养和执法水平,努力实现法律效果、政治效果和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第一,要不断重视安防执法监督工作。目前,全国已有安防地方法规、规章40部,其内容涉及安防产品、工程、服务和信息的管理,基本都具有处罚性条款,特别是对已建安防系统的监管工作正在逐步向常态化方向发展,因此要高度重视监督执法工作。第二,要完善执法制度。由于各地法规内容覆盖范围大,原则条款多,自由裁量大,在执法时往往大而化之,没有具体的操作细则,不便基层执行,应当逐步建立系统化的执法制度体系,明确监管范围和重点,重视监管程序和处理结果,同时对制度的缺失、现行制度的修改完善、不当制度的废止要进行梳理和调整。第三,要开展执法培训,向法制部门和其他警种学习,创新培训理念和培训方法,建立执法培训体系,发现执法规范化建设的典型单位,引导工作开展。第四,要强化执法管理,提高执法质量和执法水平,建立兼顾公正与效率的科学、系统、有效的执法管理体系,对执法工作要全流程、全过程监督,实现执法规范标准化,执法过程程序化,执法行为规范化,执法效果最大化。

  三是要不断加强信息化建设。充分认识信息化时代为安防管理工作带来的新机遇,深刻理解信息化建设对安防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不仅要实现安防基础工作信息化、安防信息工作基础化,更要全面提升公安机关安全技术防范工作的水平和能力。第一,要积极采集、整理安防管理工作的信息,随时随地将管理工作中的数据进行积累,特别是关于安防系统建设的数据,利用安防系统防范、打击违法犯罪的数据,安防系统采集的重要图像和数据等,建立信息采集的机制,逐步提高信息的质量,形成规范的数据格式,不断扩大共享范围。第二,要充分利用采集的数据信息提升工作水平和效率,马克思曾说“一种科学只有在成功地运用数学时,才算达到真正完善的地步”,我们也要逐步引入统计、分析等数学方法,以量化的数据作为决策指导的依据、分析问题的基础、评估考核的尺度,找到违法犯罪活动的规律,评估安全风险的等级,评价安防系统的效能,实现在安防管理工作中的科学化和规范化。第三,要开展信息的深度挖掘应用,对于安防系统采集到的重要涉案图像和数据要进行深入分析和研判,从中提取如人像、物品、数字、颜色、形状、尺寸、频率、轨迹等核心信息,存入相应的数据库,同时对相关警种进行开放或主动传输,实现信息高度共享,便于各警种在侦查破案或行政管理工作中充分应用,以提升公安机关的整体效能和核心战斗力。

  “泰山不拒细壤,故能成其高;江河不择细流,故能成其深”,改善和加强安全技术防范工作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让我们从细节入手,一步一步地、一点一点地着手解决,逐步实现管理工作的规范化、信息化和科学化。

  参考文献

  [1]汪中求,吴宏彪,刘兴旺.精细化管理.新华出版社,2007.

  [2]斯蒂芬.P.罗宾斯.经典译丛工商管理?管理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6.

  [3]温德诚.政府精细化管理.新华出版社,2007.

  [4]汪中求.细节决定成败.合订珍藏版.新华出版社,2009.

  来源:中安网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粤ICP备110328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