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轨下月底全线通车,
换乘方便吗?
7月28日,在汉口黄浦路与宗关之间跑了近6年的轻轨,将迎来全线通车:从江岸堤角直抵东西湖吴家山东吴大道,轻轨通车里程从10.2公里一下拉长到28.8公里,贯穿汉口闹市和众多居住组团,是“国内最长城中轻轨”。
记者近日从有关部门获悉,随着武汉首条轨道交通——轻轨的全线贯通,公交车、免费自行车等出行工具都在酝酿调整和布局。未来,市民坐惯了的公交线路可能发生改变,可能从家门口迁走;市民可能会越来越依赖坐轻轨,下了轻轨能够便捷换乘……武汉开始了真正的准备,迎接轨道交通时代的来临。
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武汉分院城市交通管理研究所所长胡润洲认为,从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的角度看,轨道交通与其他交通工具相比,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但目前武汉轻轨周边的公交设置,既不利于提高轻轨的效率,也不方便居民出行,适当调整很有必要。
据统计,在机动车出行方式中,小汽车人均占道面积为30平方米,常规公交车为4.5平方米,而轨道交通仅占1.5平方米。
目前,轻轨沿线京汉大道、解放大道以及平行的中山大道,道路容量已趋于饱和,优化调整地面公交线路,对缓解当前武汉巨大的交通压力和排堵保畅,具有显著作用。
资料显示,轨道交通排放的大气污染物,是小汽车的1/30,是普通公交的1/3,其能耗相当于小汽车的1/20,普通公交的1/3。国务院有关文件明确提出:优先发展公共交通是提高交通资源利用效率,缓解交通压力的重要手段。
除了转乘距离太远外,我市与轻轨平行重合5个站距以上的常规公交线路有41条,大于常规公交线路本身长度的一半以上的有25条。线路重复,造成了两者之间的竞争。
下月底贯通的轻轨全线,由江岸区的堤角开往东西湖区的东吴大道,全长28.8公里,主要经过解放大道、京汉大道。记者从市交委、市公交办获悉,这两条大道上的若干公交线路,正在酝酿一次较大的调整,随着轻轨全线通车,调整将逐步到位。为了方便市民在轻轨与公交之间换乘,轻轨站点周边的公交车站将尽可能地向轻轨站点靠拢,如果缺少公交车站,则会根据实地情况增设公交车站。
市交委有关人士介绍,轻轨沿线公交线路的调整基于两个方面,一是减少与轻轨并行、甚至完全重合的线路,二是做好与轻轨的衔接,要通达轻轨达不到的地方,既为轻轨输送客流,又为它疏散客流。
市公交办线路科负责人介绍,今年,轻轨沿线公交线路的调整将分三步走,7月底调一批,10月前后调第二批,年底再调一批。他说,未来若干年,伴随着地铁建设的进展、各条地铁线的相继开通,全市公交线网会不断进行相应调整,减少不必要的重复线路,覆盖轨道交通的空白点。眼下根据轻轨贯通所酝酿的调整,只是个开端而已。
公交622路与轻轨最重合 走向势必大动
市交通科学研究所、市公交办、市公交集团,日前联合编制了《武汉轨道交通1号线沿线公交优化调整方案研究》,对轻轨沿线哪些公交线路需要调整、如何调整等,进行了具体说明。市公交办称,不排除实施时,会根据实际情况对该方案进行微调的可能。
根据该方案,今年拟调整解放大道、京汉大道上的20多条公交线路。例如,与轻轨走向最重合的622路,走向势必大动。622路从百步亭花园开出,经解放大道、京汉大道,开往汉阳邓甲村。从解放大道岔马路直到硚口崇仁路,其走向与轻轨完全重合,几乎占了线路全程的近三分之二。轻轨贯通后,622路拟在不改变起止点的情况下,改走幸福大道、金桥大道、黄浦大街、建设大道、新华路、武胜路、中山大道,避免了与轻轨重复。
又如,558路由古田一路开往汉阳前进村,拟调整为双墩至汉阳新五里,“砍掉”了古田至宗关一大截与轻轨平行的路程,而延长了汉阳地区的走向;737路由沿海赛洛城开往武汉客运港,拟缩短为沿海赛洛城至易家墩;东环路至集稼嘴的212路拟缩短为东环路至新荣村;石榴红村至东风村的218路拟缩短为石榴红村至吴家山;3路、546路则有可能取消。
部分市民担忧:原来只需坐一趟公交,将来如果公交车从家门口调走了,坐轻轨又要换乘,出行费用岂不是要翻番?武汉地铁集团有关负责人称,根据最新的方案,坐公交转轻轨,或将享受优惠。
据介绍,使用“武汉通”(公交、轮渡、轨道交通一卡通)乘坐公交车后,一定时间内转乘轻轨,可享受一定折扣的优惠。做到这一点,在技术上没有什么难度。但优惠的具体折扣,有关各方目前仍在探讨中。
所有站点出站即可租免费自行车
依据轻轨二期规划,沿线15个站点,沿途均有公交站点、出租车站点与之衔接,并且各站均安排有自行车停车场地。这些自行车停车场,既配备了免费便民自行车,也可停靠市民自己的自行车。
据了解,这15个轻轨站点中,仅有9个站点设有机动车停车场,各站点及其泊位数分别为:堤角站500个,徐州新村站62个,二七路站120个,头道街站30个,古田三路站30个,古田二路站120个,古田一路站300个,舵落口站50个,五环大道站500个。
所有车站都设置了一到两个出租车停靠点,两到四个公交中途站点。
相比之下,配套最齐全的,是自行车停车场。除新荣村仅能容250辆自行车外,其他站点容纳自行车的数量均在400辆以上,其中堤角自行车停车场可容纳1390辆,丹水池和古田一路可容纳1010辆,五环大道可容纳1470辆。
武汉轻轨
“吃不饱”
坐轻轨有很多好处:快,不堵车,准点发车,对等候时间心中有数,车厢洁净……但是,据武汉交通科学研究所的调查,运营中的轻轨一期(黄浦路至宗关),日均客流仅4万多人,只有沿线总客流的6%,与实际16%的运能相比,相差太远。
近日,记者选择工作日、双休日等时段登上轻轨,在黄浦路与宗关之间来回坐了多趟。据观察,双休日坐轻轨的人比工作日多,大家从两端坐上来,到中间的利济北路站、江汉路站几乎下空,原来都是去武广商圈、江汉路商圈逛街的。到了下午,逛完街的人又在江汉路涌上轻轨,向两头散去。
乘客袁小姐在江汉路站登上轻轨。记者询问得知,她住在古田四路,只有逛街时逛到轻轨站附近,才会选择坐轻轨到宗关,再换乘公汽回家。而从家里出发去江汉路时,不会坐车到宗关换乘轻轨,因为家门口就有公汽直达江汉路,没有坐轻轨的必要。
袁小姐说,回家时在宗关换乘公汽并不方便,车站离得很远,只有中巴车敢违章停在轻轨站下开门揽客,很多需要换乘的人便就近上车,“我一般是拒绝坐中巴车的,但为了不走路,这时候也只好硬着头皮上去。”
武汉交通科学研究所专家指出,轻轨黄浦路至宗关段的客流量不理想,原因之一是10.6公里的营运距离太短,服务范围太窄;另外,与公交站点缺乏科学、无缝地对接,重复线路分流了客流等,都有关系。比如,与轻轨太平洋站相关的3个公交站,平均换乘距离达485米,乘客会“望而却步”。经测算,轻轨一期各站点与邻近公交站的平均距离为320米,二期为370米,而在轨道交通发达的城市,这个距离仅为50-100米。科学研究显示,50-130米的换乘距离最容易被乘客接受。
来源:RFID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