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王 热搜: 安防  安全  摄像机  监控  对讲  方案  高速球  联动  视频采集卡  硬盘录像机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社会热点 » 正文

间谍软件侵入智能手机 用户应主动防御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0-06-19  来源:天下安防网  浏览次数:399
核心提示:  随着手机的普及,手机窃听工具日渐疯狂,商家打着“官场、情场、商业竞争的最好帮手”的口号,四处推销。但是“X卧底”真有那么神奇吗?有专家表示,手机“卧底”软件明显侵犯了个人隐私,是非法行为,也有人认为,如果出于好意用在孩子身上,不算违法。手机窃听究竟违不违法?个人又该如何保护自己不被“窃听”?

  “你要知道他/她的通话、短信内容和位置吗?”海口市民王先生不久前收到一条这样的短信,短信称可以通过一种高科技帮助他知道他人的通话、短信内容,甚至所处的位置,服务售价1800元。

  无独有偶,据《广州日报》报道,武汉近期有人通过传单大肆兜售一种名叫“X卧底”的手机窃听软件,该软件同样能让人知道他人的通话、短信内容及所处的位置。

  随着手机的普及,手机窃听工具日渐疯狂,商家打着“官场、情场、商业竞争的最好帮手”的口号,四处推销。但是“X卧底”真有那么神奇吗?有专家表示,手机“卧底”软件明显侵犯了个人隐私,是非法行为,也有人认为,如果出于好意用在孩子身上,不算违法。手机窃听究竟违不违法?个人又该如何保护自己不被“窃听”?

  调查:“手机窃听”流行网络

  在网络上,记者在百度搜索里输入“手机卧底软件”,找到相关网页400多万个,其中不乏“卧底软件货到付款”、“卧底软件官方下载”等兜售广告。在一些广告中看到,手机“卧底”软件具有通话监听、GPS跟踪定位、短信及电子邮件监控、截获通话记录等11项功能。

  据了解,“卧底”软件只要安装在智能手机上,通过后台管理平台,就可以看到机主所有的短信内容和通话记录,被监听者将无所遁形,毫无秘密可言。被安装了“卧底”软件的目标手机,它的来电、去电号码、通话时间、持续时间、短信和邮件内容等将会被一条不漏地以短信形式发送到监控号码的手机上或者服务器上。另据调查发现,目前市面上几乎所有的智能手机都能安装这种软件。

  除了手机“卧底”软件,市面上、网络上宣传兜售的手机窃听工具还有“GSM阻截器”、“微型窃听器”、“SIM卡复制器”等。这些工具使用方法不同,但都有相同的功能,即“窃听”.卖家告诉记者,窃听工具主要用于婚外情调查、监视,窃取商业机密,以及上司、下属之间别有用心的窃听和满足少数人窥探他人隐私的欲望。窃听他人隐私会给窃听者带来各种利益,因此许多人对手机窃听趋之若鹜。

  律师:属于违法行为,切莫轻信

  手机窃听会涉及个人隐私泄露,有手机内行人士介绍,手机“卧底”这类软件的销售属于法律的灰色地带,关键是看怎么用,如果是家长出于好意使用在孩子身上,就不算违法。购买、销售、使用手机窃听工具是否会触犯法律?用在孩子身上就是合法的吗?记者就此问题采访了福建侨声律师事务所律师张贻启。

  张律师指出,手机“卧底”软件明显侵犯了个人隐私,是非法行为。依照《民法通则》第一百零一条的规定:“公民、法人享有名誉权,公民的人格尊严受法律保护,禁止用侮辱、诽谤等方式损害公民、法人的名誉。”同时,即将于2010年7月1日生效的《侵权责任法》第二条规定,侵害隐私权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对于兜售、购买、使用各种窃听工具的行为,张律师表示,根据《国家安全法》第二十一条规定:任何个人和组织都不得非法持有、使用窃听、窃照等专用间谍器材。此类“手机窃听器”属于国家专控产品,其生产、销售、使用都是限制性的,须有国家安全部门授权,否则须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及民事责任。

  根据《刑法》第二百八十三条、第二百八十四条规定:“非法生产、销售窃听、窃照等专用间谍器材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非法使用窃听、窃照专用器材,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张律师认为现在流行的“卧底”软件应归属于器材类,同样受上述法律的限制。

  家长用窃听工具窃听孩子的手机,同样是非法行为。张律师说,首先家长使用窃听工具是非法的;第二,孩子有隐私权,同样受法律保护。因此,不管家长是否是出于好意,我们都不提倡窃听这种行为。张律师同时提醒,不要轻信网上商家的“窃听”广告,更不要参与,如有发现类似窃听违法行为可以报警。

  手机有漏洞,个人要主动防范

  “卧底”软件为何能窃取个人信息?360手机安全中心专家表示,这种软件类似于-种病毒或者木马程序,安装了这种软件的手机在通话和发短信时,不法者在其服务器上能接收到这些信息,因此通过第三方平台可以看到。网秦科技手机研究专家林宇介绍,现在智能手机的普及,为窃听技术的实现提供了设备上的支持。

  据悉,目前一些手机硬件本身有“后门”,或操作系统有漏洞。这样,设计者就能够在手机里预置下某种危险的指令,通过远程操控的方式进行某种操作;另外,操作系统的漏洞也可能给病毒“放行”.

  “卧底”软件需要安装才会生效,因此网络专家建议,用户要保管好自己的手机,特别是维修、外借时要格外留意。-旦发现被“卧底”软件“粘”上,立即用手机安全软件清杀,或到正规手机维修点卸载。

  另外,如果手机用户误打开了含有病毒的彩信附件,若用户不上当不安装,病毒也无可奈何。而通过其他传输方式,比如红外、蓝牙等,因无法“强迫”手机安装病毒,所以用户不需要担心。(来源:硅谷动力)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粤ICP备110328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