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王 热搜: 安防  安全  摄像机  监控  对讲  方案  高速球  联动  视频采集卡  硬盘录像机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市场动态 » 正文

楼宇自控突破单一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0-08-11  来源:天下安防网  浏览次数:293
核心提示:  楼宇自控,利用自动化控制系统可对建筑内各种设备进行控制。近年来,由于不同类型建筑在设计理念、使用功能上出现新的变化,自动化

  楼宇自控,利用自动化控制系统可对建筑内各种设备进行控制。近年来,由于不同类型建筑在设计理念、使用功能上出现新的变化,自动化技术也在不断升级,向着功能多样化、扩展性强、规范化等方向发展。

  功能多样化寻求开放与可扩展性

  楼宇自控覆盖的范围很广,包含住宅楼宇、商业建筑、公共建筑、功能型场馆等不同类型的建筑。各类建筑在使用过程中,内部供电、照明、暖通、电梯等系统的智能化控制结构相对简单,采用主从型的控制系统,能够满足稳定性、安全性等基本要求,对集成商的要求比较低。

  随着建筑功能逐渐增加,人们对于楼宇中各种子系统的功能要求更加细化,而这些要求都是依靠楼宇自控系统的不同子系统来实现的。因此,像太阳能采集、安全保卫、住宅区远程抄表、建筑内网络控制、室内灯光模式调节等系统都将纳入楼宇自控的控制范围之内。目前,随着智能化功能的不断增加,楼宇自控系统涉及的自动化产品从控制器、温湿度传感器、变频器、运动控制器扩展到智能传感器网络、无线通讯、专用以太网、组态软件、数据分析系统等。楼宇自控的子系统和自动化产品种类的不断扩展,使得楼宇自控系统的开放性与扩展性显得十分重要。据调查,封闭的系统与协议将越来越不能适应楼宇自控的要求,未来一段时间,楼宇自控将朝着功能多样化、开放性强、扩展性强等方向发展。

  迫切要求控制建筑能耗

  自从楼宇自控的产品问世以来,节能便成为楼宇自控承担的主要功能之一。然而,以前的楼宇自控系统主要针对供电、温度控制、照明、电梯等方面,通过改善供电质量、减少电器运行时间、在传动环节应用变频器等方式进行有限意义上的节能,使得节能的精确性、可计量性上缺乏科学性。

  现在,由于建筑能耗过大的问题日益突出,这对量化降低能耗的要求变得越来越迫切,为设计师提出了很大的挑战。设计者不仅要把节能作为楼宇自控系统设计的出发点,还要能够有效地掌握和计量节能效果。另外,整个节能过程需要更加智能化,能将数据分析、自动决策等技术和人工控制用电、温度控制、设备节能等措施结合起来,为节能提供更加完善、详实的数据。

  设计上出现的新变化无疑为自动化企业带来了商机。很多智能化产品生产企业开始调整自己的经营战略,转向节能领域。例如三菱电机提倡“可视化节能”概念。“可视化节能”不光注重改善设备性能,还依靠可视化、透明的管理方式,把握能量消耗的动向,对建筑运行提出针对性的意见。在楼宇节能项目实践中,三菱电机根据学校能耗的特点,将各类能耗集成到一套完整的能耗分析系统中,定期调整节能措施,达到良好的节能效果;通过分析学校建筑利用率的特点,对教室、宿舍等场所的空调、照明系统实现智能化程度较高的自动化控制,使学校的用电量有所下降。另外,研华也推出了BEMS楼宇能源管理系统,对建筑的水、电、气消耗情况进行数据搜集,计算出优化用电建议,并配合Web-enabledDDC控制器,进行时序控制,执行优化动作,体现出高度的智能性和自动化水平。

  逐渐规范化、标准化

  楼宇自控的设计、实施、调试、验收以至运行管理等环节越来越呈现出规范化、标准化的发展趋势。

  近年来,由于国内房地产不断升温,各地开展大规模的建设活动,使得楼宇自控产品的运用范围急剧扩大。欧美等国最新研制的楼宇自控技术与产品涌入中国,其在中国的应用时间远远超过欧美等国。

  大量的新型产品涌入中国,使国内的楼宇自控市场变得十分活跃。然而,这些新技术和新产品为楼宇自控领域的规范化与标准化带来很大的难度。比如,随着系统维护、扩展不断提升,系统的协议开放标准问题就变得越来越突出。很多厂商向国内楼宇自控市场推广的产品,属于国际市场上份额极其有限的私有协议产品,系统的扩展性受到限制,很难与其他厂家的产品集成起来,对用户的使用带来影响。此外,在建筑节能效果上,验收和考察的具体标准不一致,很难对节能效果进行定量验收。

  国内原有的《智能建筑设计标准》与《智能建筑工程质量验收规范》对楼宇自控系统的工程设计、验收环节有相关规定,但多起指导性作用。技术人员在实际工作中感觉操作性不强。

  目前,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将《建筑设备监控系统工程技术规范》列入《2009年工程建设标准规范制订、修订计划》,使现行的规范体系更加适应楼宇自控发展的实际要求。这一文件将对建筑设备监控系统的规划设计、安装调试、检测验收、维护管理、节能降耗等工程环节进行统一规定,使系统的建设、管理、运行实现舒适、高效、节能、环保的效果。而楼宇自控系统的生产厂家、设计院、科研院所以及施工企业等单位广泛地参与到标准的编写过程中,也使这一规范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大大加强。

  来源:中关村在线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粤ICP备110328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