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挥手09“杯具”,迎来崭新2010。尽管2009年充满了悲剧色彩,但安防行业却显现出了不少亮点和勃勃生机。上市热潮就是其中的一个。
前些年,当安防企业实力还比较弱小的时候,国内主版市场(A股)的门槛跨太高跨不过去,很多企业选择了境外上市。比如亚安(SIN.YAAN)在新加坡上市、CSST(NYSE.CSR)在美国上市、海湾控股(HK.0416,被UTC收购后从港股退市)在香港上市。
当然也不乏实力雄厚的企业在主板A股上市的,比如1997年上市的同方股份、2002年上市的泰豪科技(SHA.600590),这些老牌上市企业大多数是综合型运营企业,多多少少参与系统集成、弱电总包业务。行业中也有借壳上市的典范兆维股份(SHA.600658),登录的也是主板A股市场。
08年以前的安防类上市公司可谓凤毛麟角,但在08~10年出现了一股安防企业的上市热潮,先是2008年5月20日大华股份(SHE:002236)登录深圳证券交易所,大立科技(SHE. 002214)紧随其后于2009年2月18日上市,在09年的年尾11月27日威创股份(SHE.002308)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中小板挂牌上市。
2010年的钟声刚刚敲响的时候,1月29日传来了安防领域的领头羊海康威视正式过会的消息、2月20日,太极计算机股份有限公司发布了首次公开发行股票招股意向书,这意味着更多的安防类企业将在最近3年紧锣密鼓的走上上市日程。如此这般,不能不让我们重视、不让我们惊呼:安防行业掀起一股上市热潮!
当我们作为局外人看庄家吕梁的故事的时候,见证了德隆系、清华系、北大系的轰轰烈烈,对基金黑幕有些了解的时候,霎那间,我们已经置身其中了。行业中发生过因为资金链短缺的南望困局的故事,我们切切实实的理解到这是一个个资本化运作的故事和不断创造财富的神话。
在股票市场上有两个比较重要的概念“市盈率”和“炒股”。
市盈率又称股份收益比率或本益比,是股票市价与其每股收益的比值,计算公式是:市盈率=当前每股市场价格/每股税后利润。市盈率是衡量股价高低和企业盈利能力的一个重要指标。由于市盈率把股价和企业盈利能力结合起来,其水平高低更真实地反映了股票价格的高低。例如,股价同为20元的两只股票,其每股收益分别为2元和0.4元,则其市盈率分别是10倍和50倍,若企业盈利能力不变,这说明投资者以同样20元价格购买的两种股票,要分别在10年和 50年以后才能从企业盈利中收回投资。
市盈率越高,企业第一次融资的额度越大,同样发行2500万股(面值1元),如果每股的盈利为1元,市盈率50意味着可以融资12.5亿人民币、市盈率10意味着可以融资2.5亿。安防企业在境外上市的市盈率大多数在5左右,而在国内大多数可以达到20以上,这就意味着在境内上市,第一次可以融到更多的资金。如果一家企业发行5000万股,每股发行价格50元人民币的话,则可最多融资25亿人民币,这可是大多数企业10年以上的利润总额,如果靠企业发展自身资金积累,很多年也难以发展到这个地步。
“炒股”是国内股票市场的特有名词,股越“炒”越热,而在国际资金市场上,更多的描述是“投资”股票。投资、消费、进出口被主流的经济学家定义为国民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没有听说过“炒股”是三驾马车之一。
投资股票的基本原则应该是看企业发展的“基本面”,也就是企业每股的盈利水平、行业中所处的位置、研发的投入、企业的竞争力水平和创新能力。而这些正是很多善于资本运作和“炒股”者所容易忽视的,安防上市企业要得到真正的发展,应该看重基本面的发展,而不是短期的股价和市盈率,不适宜急功近利,而急功近利是威胁安防上市企业的致命伤。
大多数上市企业在圈了一大笔资金之后,就擅长资本化运作、长袖善舞起来,很多企业通过融来的巨额资金投资地产、公路、能源等第三产业,最终走向衰败的解决,这是最可怕的。企业上市的真正目的是为了投资人的投资升值、退出,资产的证券化,将财富度量化,有着激励创始人、高管、持股员工的作用。真正的安防企业巨头应该将融来的资金用于研发的投入、生产规模的扩大化、市场的开拓,不断的推出新产品、新技术,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将竞争对手远远抛开,这才是一条康庄大道,远离资本运作。
寄语:目前上市的安防企业分为产品供应商(比如大华)、系统集成商(比如泰豪科技)和综合型运营商(比如同方科技),个人比较看好产品供应商级别的上市公司,这样的上市公司更容易考量和资本化运作。不过对于产品供应商而言,应该提高产品的整合度,使之形成一个系统,最终提供一整套的解决方案(区别于综合运营商),当然重视服务,才能创造更高的利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