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王 热搜: 安防  安全  摄像机  监控  对讲  方案  高速球  联动  视频采集卡  硬盘录像机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技术文章 » 视频监控 » 正文

水下珍宝“一眼可见” 高科技监控保护水下珍宝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0-04-02  来源:天下安防网  浏览次数:533
核心提示:  随着人类的不断进步发展,人们对历史的“好奇心”逐渐上涨。“曹操墓”事件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与此同时,国家对文物的安全保护也越来越重视。现如今,我们比较多件的土层以上的“历史”,对于海底下的“历史”比较鲜见。西沙群岛深藏着多少历史珍宝一直是海域最深邃的秘密。据统计,目前西沙群岛海域已发现水下文化遗存重要地点50余处。陆地保护已经成了难点,海底保护该如何实施?趋势可见,高科技监控是未来方向

  随着人类的不断进步发展,人们对历史的“好奇心”逐渐上涨。“曹操墓”事件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与此同时,国家对文物的安全保护也越来越重视。现如今,我们比较多件的土层以上的“历史”,对于海底下的“历史”比较鲜见。西沙群岛深藏着多少历史珍宝一直是海域最深邃的秘密。据统计,目前西沙群岛海域已发现水下文化遗存重要地点50余处。陆地保护已经成了难点,海底保护该如何实施?趋势可见,高科技监控是未来方向。

  大堆珍宝“一眼可见”

  从1998年开始,国家文物局对西沙文物采取抢救性挖掘措施,已运回万余件文物。西沙水下文化遗产数量大、分布范围广,且远离大陆,保护水下文化遗产的安全挑战极大。“鞭长莫及”,第三次西沙水下文物普查顾问、福建省考古所所长栗建安用这四个字来概括目前西沙水下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最大困境。

  

 

  西沙“华光礁I号”沉船遗址未出水文物

  水下考古工作站刚挂牌

  栗建安在接受《世界新闻报·鉴赏中国》周刊记者采访时表示,现在西沙水下文物的保护力度还非常薄弱,人力、财力都缺位。目前的保护工作一方面是加强保护水下文物法规的宣传,打击水下文物的盗捞活动。另一方面,只能联合当地政府、驻军、渔政等海上力量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巡查和监管。但这些现行的保护措施应对西沙数量庞大的水下文化遗产而言,还是远远不够。

  2009年9月,我国水下考古工作走过风雨20几年后,国家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正式成立,将推动国家南海水下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中心和西沙水下考古工作站的建设列为重要任务,成为西沙水下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前沿基地和重要补给站。

  但记者采访发现,国内为数不多的地方水下考古工作站基本上没有独立的办公机构,水下考古专业队员也只有寥寥几人。对此,栗建安表示,建立考古工作站就有了稳定的机构设施、人员配备、工作场所,可以协调相关部门开展科学考察、定期巡航、渔政护航、考古发掘等活动。目前地方水下考古工作站有的只是挂了个牌子,具体工作还在规划中。

  栗建安说,由于水下考古对考古工作者的身体素质和专业技能都有较高要求,国内具有水下考古资质的人数非常少。这些人有些转向其他行业发展,也有人由于身体原因不能继续从事水下考古工作。现在,一线的水下考古人员不少都是“两栖类”考古工作者,田野考古和水下考古都做,有任务的时候临时抽调。

  高科技监控是未来方向

  2006年,北礁沉船遗址、甘泉岛遗址由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对此,西沙水下考古队队长王亦平表示,西沙遗址被列为保护单位,有利于文物执法,为保护区适用范围内打击水下文物犯罪提供了量刑标准和司法解释。

  王亦平认为,西沙群岛未来可以建立许多个分级文物保护单位,把各个点连接起来,顺着丝绸之路延伸下去,可以形成一个完整的文化传播带,对海南岛、沿线国家和港口城市都有重要意义。

  西沙水下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也被列为“十二五”规划的一项重点任务,是否引进高科技监控系统是专家们探讨的一个方向。一位知情人士向记者透露,国家打算在西沙群岛进行海上文物安全监控试点工作,目前正在做申报立项的准备工作。

  据说地中海有高科技水下监控体系,可以通过地面空中遥感技术监测水下文物。

  王亦平认为,远海的水下文物保护在世界范围内都算是个难题。地中海采用的高科技水下监控系统监控的海域离陆地较近,能否适用于西沙水下文物保护要看具体情况。

  点评:保护文物是我们每个公民的责任,只要我们大家一起努力,“历史”会呈现,而不会只是在“史册上”。

 
关键词: 监控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粤ICP备110328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