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西南地区旱情频频告急,从去年7月持续至今的百年不遇的干旱,让美丽的彩云之南不再五彩斑斓,放眼望去到处都是裸露的红土和龟裂的田地,旱情蔓延西南多个省区;包括云南、贵州、四川、广西、甘肃、青海、陕西、河南、山西和西藏等。
据统计,目前受灾人口超过5千万人,其中1600多万人饮水困难,受灾农田和林地超过1亿亩,其中1400万亩农田绝收,700多万亩林地报废,已有灾民开始挖食野菜和离开家园。值得一提的是,与以往历次旱灾不同,这次旱灾将形成四季连旱,也就是说,即使目前的旱季过去,旱灾仍然会无限期持续下去。
08年的大雪灾、09年的纹川大地震,以及前不久的海地大地震,一次次巨大的灾难,震撼人心,留在脑海中生灵涂炭的场面挥之不去。这难道不是自然一次又一次地向人类发出的“警告”,让人类反思,大自然与社会的和谐共处吗?
龟裂的田地
喝脏水解渴的小学生
有专家表示,干旱的罪魁祸首是生态破坏。保护地球,环保节能,成了每个地球人的使命。在3月27日晚8:30—9:30,全球数千个城市以实际行动支持2010“地球一小时”全球环保公益活动。中国各大城市以民间形式,参与其中。
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不约而同地熄灭了各大地标性建筑的灯光,支持“地球一小时”
广州“海心塔”熄灯一小时
然而,节能的理念不止一小时。走进繁华的大都市中,遍地大型高楼耸立。而这些高楼大厦的能耗浪费,一直是个严重的问题。实际上,中国建筑能耗占能源消耗总量的比重持续上升中,建筑节能作为贯彻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大举措引发公众更多的关注。
对能源的过度需求,导致自然遭受破坏、灾难频繁发生。占社会总能耗很大比例的高楼大厦的能耗,不得不引发人们的思考:如何利用智能化系统实现建筑节能,为地球节省每一份能源?
建筑能源浪费严重
据华夏时报报道,清华大学的一份调查报告表明:占全市民用建筑面积5.4%的北京大型公共建筑,其运行能耗占全市社会总能耗的23%,如果把材料生产、施工建筑等能耗都算上,这些星级酒店、写字楼、大商场、医院等超过2万平方米的大楼就耗去三成以上的社会总能源。
另外,一些大城市新建的公共建筑中,大型公建的比例不断提高,能耗巨大的大型“堡垒”不断拔地而起。全球都纷纷争建超高层建筑,在世界最高楼哈利法塔建成后,日本为东京湾的2000米大厦进行筹备,据说,华西村也要投入15亿元建一座328米的“新农村大楼”,而白鹅潭商圈也正规划建设世界第二高楼。
但往往,这些超高楼的能耗比一般建筑要高许多。“超高层建筑的外墙结构不是普通的砖混建筑形式,而是采用玻璃幕墙的形式,因此,保温效果不如传统的普通建筑好。所以,超高层建筑不能单纯从围护结构上讲节能,从智能化的角度看,还要考虑怎样从管理的手段上实现节能。对设备运行进行实时的监控,确保其高效地运行,从而达到节能的目的。”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智能化专业副总工程师耿望阳说到。
智能化系统助力节能
一、空调能耗占6成, 优化智能化系统助力节能
在中国的建筑能耗中,采暖和空调能耗占到了65%。在第十届中国国际建筑智能化峰会“智能建筑系统集成高峰论坛”中,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资深总工程师温伯银谈到了能源浪费,“空调的节能是要更加重视的,室内室外温度不同的情况下,空调该如何调节,如何平衡?事实上我们很多的能源是被浪费掉了。在建筑电气方面,我们要对设备的节能进行研究。”
另外,上海大学赵哲身教授强调,“智能化能够为建筑节能作出贡献,比如我们的BA可以对建筑物的空调负荷进行预测。”
二、照明智能化控制系统为城市节能
智能照明控制系统能对大多数灯具(包括白炽灯、日光灯、配以特殊镇流器的钠灯、水银灯 、霓虹灯 等)进行智能调光,给需要的地方、在需要的时间以充分的照明。及时关掉不需要的灯具,充分利用自然光,其运行节能效果充分。实现智能照明控制一般可以节约20—40%的电能,不但降低了用户电费支出,也减轻了供电压力。
另外,良好的节能意识也能在智能化办公照明完美体现。智能化系统的自动感应控制装置可以有效的利用自然光,使照明环境保持恒照度,更可以自动关闭没有人员的区域的照明设备,将不必要的能耗降到最低,最高可以达到75%的节能效果。
三、绿色建筑
有专家分析,“国外的成功经验来看,在节能减排上效果显著的低碳型绿色建筑将成为破解资源瓶颈的重要抓手。据美国绿色建筑委员会(USGBC)估计,与常规建筑相比,典型的绿色建筑耗电要减少32%,总能耗减少36%。”
进入21世纪以来,自然灾难的危机愈演愈烈,有人说,“全球气温变暖、赤潮、海啸、森林毁灭、环境污染……世界性的灾难已经远非是一个地区性或国家的问题。这些事实告诫我们人类:世界的安全已经不是一个局部问题,而是具有全球化的整体危机。”
作为占能源消耗总量比重很大的高层建筑,采用智能化系统实现节能,发展绿色建筑,成了迫切的需求。
千家系统集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