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王 热搜: 安防  安全  摄像机  监控  对讲  方案  高速球  联动  视频采集卡  硬盘录像机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社会热点 » 正文

青海玉树地震救援从汶川学到些什么?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0-04-15  来源:天下安防网  浏览次数:455
核心提示:  据中新网4月15日电 据青海玉树抗震指挥部报告,截止15日2时,14日早晨发生的7.1级地震已造成589人死亡,8000多人受伤,1.5万户民房倒塌,有10万户灾民需要转移安置。

  据中新网4月15日电 据青海玉树抗震指挥部报告,截止15日2时,14日早晨发生的7.1级地震已造成589人死亡,8000多人受伤,1.5万户民房倒塌,有10万户灾民需要转移安置。

  目前,多部门均已启动应急机制,确保抗震救灾顺利进行。救援队伍、消防官兵、医疗人员正在赶赴灾区。部分救援人员已经抵达地震现场,正开展救灾工作。中央财政已紧急下拨救灾资金2亿元,用于青海地震灾区的抢险救灾、受灾群众转移安置和生活救助、伤员救治、卫生防疫等工作。

  

消防官兵在废墟中抢救伤亡人员

 

  消防官兵在废墟中抢救伤亡人员

  地震发生后,汶川5•12地震中的景象还历历在目的中国人又一次被震惊了,很多网友惊呼:“仿佛汶川的画面又浮现在眼前”,中国地震台网中心预报部主任刘杰介绍,专家估计,经过青海玉树县7.1级地震后,中国大陆将进入一个比较活跃的时期,近期,中国大陆仍然有发生6级地震的可能性。 据悉,青海玉树这次地震发生的断裂带是甘孜-玉树-风火山断裂带,属于巴颜喀拉地块南边界,汶川地震属于巴颜喀拉地块东南边界。这个地区自1900年以来,200公里范围内没记录到7级以上地震,但有过5、6级地震的记录,相对来说该地区地震活动不是太活跃。因此,汶川地震中卓有成效的救援工作与技术,海地地震救援能否借鉴?

  答案是肯定的。汶川地震中用到的一系列救援手段与技术,为营救被困人员赢得了更多的时间,也因此使得救援工作扎实而富有成效。

  1、视频监控系统

  视频监控系统作为抗震救灾应急联络指挥的辅助系统,视频监控、视频会议等数据通信系统,在通报险情、指挥救援、紧急救助等方面发挥出的重要作用,是传统语音通信系统无法替代的。除视频监控和视频会议系统外,远程医疗、远程教育等融合的数据通信业务在抗震救灾中也发挥了很大作用。

  据报道,从08年5月12日地震发生后,成都应急联络指挥中心一直在使用“全球眼”视频监控系统,为应急指挥提供了大量第一手的现场资料。据四川电信公司行业信息化部行业拓展经理张旭介绍,四川电信在全省县级以上的地区都安装了视频监控系统,其中包括此次受灾情况比较严重的8个市县,并实现了全省联网,省公安厅可以实现全省范围的监控。目前,成都、绵阳、德阳等地的视频监控系统运行基本正常,而汶川、北川等受灾严重地区的系统因遭受严重破坏无法运行。四川电信需要花费一定的时间采集存储在前端设备中的视频信息,帮助有关部门收集地震发生时的资料,为地震研究提供依据。

  

视频监控系统在汶川地震救援中的使用

 

  视频监控系统在汶川地震救援中的使用

  同时,在汶川地震的救援工作中,无线视频传输系统成了救援者的“助手”,不仅在人员不能进入的地方进行拍摄并实时传回图像,而且可以在抢救受伤人员时实现远程会诊。在汶川地震前线负责无线视频传输系统的北京颐信科技有限公司的技术人员说,此次地震他们共派出了100多套无线传输设备,有20多名技术人员驻扎在成都,随时指导救援队伍使用这些设备。据介绍,用这些设备传回的图像,有的成为新闻媒体报道的依据,有的成为指挥救灾的参考,还有给伤员进行救治的图像还可以实现远程治疗,一些不能到达现场的专家还可以通过图像进行“会诊”。

  同时,中国卫通在四川堰塞湖大坝及泄洪流域建立12个能够实时传输画面的卫星视频监控点,以将当地水域水文监控视频图像实时传回唐家山堰塞湖避险疏散指挥部,为抢险救灾工作和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中国电信北京研究院的杨明川研究员认为,未来在应对自然灾害等突发事件时,如何最大限度地发挥视频监控、视频会议、远程医疗、远程教育等系统的作用,将是运营商需要深刻思考的问题。尽管IP技术降低了视频业务的门槛,与运营商相比,系统集成商和设备厂商在组网与技术方面的差距并不明显,但在这次抗震救灾过程中,电信运营商体现出了强烈的社会责任意识,在网络恢复和业务恢复方面也显现出了明显的优势。在此次地震灾害引发通信网络出现故障造成通信中断时,各大电信运营商及时利用网络故障恢复、故障定位、网络优化等技术迅速恢复网络,保证了各种通信业务的正常运行。

  2、地震报警器

  众所周知,每次大震来临之后还会有多次余震发生,由于大震已经对房屋树木等造成了破坏,余震的来临会让这些不坚固的物体崩塌,造成更大的伤亡。2008年6月16日上午8时01分,国内首款民用地震报警器在地震重灾区——四川省青川县清溪小学的余震中首次成功预警。

  

展示地震报警器

 

  展示地震报警器

  在成都高新区创业的海归博士王暾所发明的这款地震报警器可以通过互联网预警地震,报警器能同时对纵波(P波)和横波(S波)进行检测并进行语音报警。地震纵横波到来时间有先后,速度快的纵波破坏性相对较小。这款民用地震报警器有三个指示灯,一旦运作,指示灯便会闪亮。报警器另一侧还有低中高三个灵敏度拨键,根据地震烈度划分报警等级,当拨到低刻度时,地震报警器会在烈度为7度的情况下报警,设为高刻度时,在烈度为5度时便可发出信号。在地震来袭之时,它“先知先觉”,为生命“预留”28—35秒,一旦被困还能发出SOS无线求救信号,传到300米以外。以汶川大地震中的青川为例,如果报警时间能提前28秒到35秒,将使遇难者人数从数千人下降到500人左右。

  业内专家称,这款地震报警器是世界上首次将专业地震监测技术用于民用,形成了中国在相同领域的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其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填补了世界民用地震报警器进行联网报警的空白,同时填补了世界上利用地震报警器进行逼真演习的空白。

  据悉,世界上目前已有84个基于震动感应的报警器专利,但误报率非常高。王暾说,此次研发的地震报警器安装了多种软件,对信号抗干扰能力强,可以轻易识别无效信息。目前已多次在地震专家监督下,对青川等地的余震进行了成功预警和报警。

  3、生命探测仪

  每次提及地震,几乎不可避免的是人的被埋压,因此生命探测仪是各种媒体报道出现频率最高的器材之一。近日,海地地震,生命探测仪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一般而言,生命探测仪可以分为光学生命探测仪、热红外生命探测仪和声波生命探测仪。

  

救援人员使用生命探测仪寻找幸存者

 

  救援人员使用生命探测仪寻找幸存者

  光学生命探测仪俗称“蛇眼”,利用光反射进行生命探测。仪器的主体呈管状非常柔韧,能在瓦砾堆中自由扭动。仪器前面有细小的探头,可深入极微小的缝隙探测,类似摄像仪器,将信息传送回来,救援队员利用观察器就可以把瓦砾深处的情况看得清清楚楚。热红外生命探测仪则具有夜视功能,它的原理是通过感知温度差异来判断不同的目标,因此在黑暗中也可照常工作。更先进的声波生命探测仪,能探寻微弱声音,即便被埋者被困在一块相当严实的大面积水泥楼板下,只要心脏还有微弱的颤动,探测仪也能感觉出来。

  生命探测仪的原理,那也极其简单,因为只要是生命,身体之中就会有着许多特别的生命信息,这些生命信息会通过各种能量方式表现在身体外部,比如声波、超声波、电波、光波以及一些地球人目前还没有掌握的特殊波如大脑在进行活动时所产生的一些特殊波等,这些波的频率不同,自然就会发出完全不同的能量,这种生命探测仪正是通过探测这些不同的波而判断出现在屏幕上的不同生命形式。

  生命探测仪是近年发展起来的新技术,是一种用于探测生命迹象的高科技援救设备,目前常用的有红外生命探测仪、音频生命探测仪和雷达生命探测仪。生命探测仪是基于穿墙生命探测(Though-the-WallSurveillance,简称TWS)技术的发展应运而生的。TWS是研究障碍物后有无生命现象的一种探测技术,可采用无源探测和有源探测两种方法。无源探测主要是根据人体辐射能量与背景能量的差异,或者人体发出的声波或震动波等进行被动式探测,如红外生命探测仪、音频生命探测仪;有源探测则主动发射电磁波,根据人的呼吸、心跳等生理特点,从反射回来的电磁波中探测是否存在生命,如雷达生命探测仪。

  4、物联网

  物联网这一新奇的名词也能为防震抗震服务?是的。虽然,物联网这一名词比较新鲜,但是它的技术可不“稀奇”。其实说白了就是把带有传感器的各种事物通过网络连接起来。比如英国研究者使用RFID和传感器来监控地震中的房屋,这就用了“物联网”技术。他们把已建成在希腊的原型称为“自治愈”房屋。

  这种房屋在墙中专门设计了缝隙空间,并且墙体中加入了可在强压下变为流体的材料。如果受到地震引起的压力,流体回流到缝隙中,不会对固体墙面产生影响。

  其结果是,房屋依旧存在,但可能会移动位置。如果建筑没有坍塌,通过RFID和传感器收集的数据会用来判别位置偏移量。

  此外,建筑中的RFID标签和传感器可以共同构建一套警报系统,来预警即将到来的地震。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粤ICP备11032898号